1、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消防要求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的消防要求如下:
1、防火要求: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应设置完善的防火设施,如灭火器、消火栓、喷淋系统、烟雾探测器等,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2、防爆要求: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中使用的电池应具有防爆性能,并且电站内应设置可燃气体探测仪等防爆设备,以防止爆炸的发生。
3、排烟要求: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内应设置排烟设施,以排除烟雾和有害气体,保证人员的安全。
4、定期检查: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应定期进行消防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确保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
5、人员培训: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电站的工作人员应接受消防安全培训,掌握基本的消防知识和技能,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2、EESA探秘系列之楚能“浸默”电池安全系统
安全性和经济性是电化学储能发展的关键议题。2022年,大量源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投入运营,但行业标准滞后问题依然存在。国家在2022年12月30日发布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国家标准GB/T 42288-2022,要求电池室/舱需设置自动灭火系统,最小保护单元为电池模块,并且自动灭火系统应具备远程自动启动和应急手动启动功能。灭火介质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和降温性能,以扑灭火灾和持续抑制复燃。楚能新能源在2022年12月5日,面向行业发布了“浸默”电池安全系统,包括“浸默”液冷PACK箱、液冷系统、消防系统和汇流柜等。消防系统采用液态消防介质YEC-1,可在3分钟内将发生热失控报警的液冷PACK箱完全浸没,通过快速降温及局部窒息手段,阻断热失控电池的进一步反应,从而实现精准、快速的消防,抑制热失控持续恶化。YEC-1灭火介质成本低、易获取,能有效抑制电池内部反应,阻止电池防护单元的复燃。此外,YEC-1具备优异的防冷冻效果,最低可耐-30℃低温,为电化学储能消防系统在低温环境下的正常工作提供保障。楚能新能源在电池安全系统方面获得了一系列国家级专利技术,完成了30多项专利布局,其中发明专利16项,可为储能电池行业提供安全、高效、经济的电池解决方案。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股本40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中国武汉。公司围绕电化学储能、乘用车、商用车等商业应用领域,推进材料创新、结构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形成技术领先、大规模、高效率的优势及全产业链覆盖能力,为用户提供全场景、多维度的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系统解决方案,为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楚能新能源在湖北省内布局了武汉江夏、孝感临空区、宜昌三大研发生产基地,规划总产能超过350GWh,计划在2023年达成有效产能100GWh。
3、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专业讲解
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是保障储能设备安全的重要环节。市场上常见三种系统设计,每种设计针对不同情况,以提供最有效的灭火解决方案。全淹没灭火系统主要采用气体灭火,如七氟丙烷、超细干粉、二氧化碳或全氟己酮。七氟丙烷和全氟己酮在密闭空间内灭火效果显著,不易复燃。超细干粉与二氧化碳虽能迅速灭火,但二氧化碳灭火后可能复燃。气溶胶的使用尚未有明确实验结果。全氟己酮在全淹没灭火中使用较少,目前尚未广泛认证,但在PACK级灭火中应用较多。此系统还配备探测系统,包括温度、烟雾、可燃气体、一氧化碳、氢气等多种传感器,用于感知火情并启动灭火装置。探测系统通常包含自动启动、电气手动启动和机械应急启动三种方式。施工时需注意细节,包括泄压口密封、紧急启停密封、声光和放气灯防雨等。气体灭火系统结合喷淋系统的设计,既考虑了初期火灾的抑制,又在水资源充足时能有效扑灭火灾,是较为经济且全面的解决方案。在户外偏远地区或无水资源的情况下,应制定应急预案,如快速拆卸或移出起火电池。科学设计喷淋系统至关重要,确保配置合理,避免错误配置导致的安全隐患。PACK级灭火系统通过复合探测器、管路电磁阀和灭火装置点喷技术,对每个电池包进行有效监测与抑制扑灭。此系统成本相对较高,适用于危险系数较高的储能场景。近年来,我国新型电储能技术快速发展,安全问题成为关键。储能电站建设中,安全应被视为首要考虑因素,确保安全支出到位。全生命周期内,从设计、施工到运维,均需具备完整、系统的消防解决方案,以应对不同类型的储能事故隐患,设计相应的灭火解决方案及应急预案。通过综合考虑以上三种系统设计,储能集装箱消防系统能有效保障储能设备的安全运行。
4、储能电站消防的设计规范有什么?
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设计规范,核心在于确保安全。首先,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作为设计灵魂,规范内详尽规定了电站各部分的防火要求。《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GB51048-2014)为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其中,电池火灾危险性分类,基于国内主流电池厂商和研发机构提供的数据,对不同电池的火灾危险性进行了明确。铅酸、锂离子、液流电池因其燃烧、爆炸特性不明显,被定为戊类。钠硫电池,由于存在较大火灾危险性,被定为甲类。对于新类型电池,需进行专题论证确定火灾危险性。电池室的隔墙、门窗防火性能要求高,具备防火隔离作用,确保安全。电池运行过程中可能析出易燃易爆气体,需配备有效的通风、报警、自动灭火系统,室内气体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的5%以下。主控通信楼的火灾危险性为戊类,采取了防止火灾蔓延的措施,如防火堵料、防火隔板、防火涂料、防火带等。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的设计基于电站的火灾次数、占地面积等因素。消防水池有效容积的计算方法,参考了国家标准。电池室的危险等级为严重危险级,钠硫电池室需配置砂池,锂电池室在条件允许下亦应设置。单个砂池最大保护距离,按国家标准确定。建筑防火方面,钢筋混凝土结构柱耐火性能较好,钢柱则需采取防护措施。设备房门向疏散方向开启,具有防火分隔功能,防止火灾蔓延。电池室四周按防火墙设置,确保相邻区域安全。其他房间装修材料燃烧性能需符合国家标准。火灾探测及消防报警系统至关重要。电气设备房间、电缆夹层及电缆竖井等应选用合适的火灾探测器。电池室建议安装感烟或吸气式感烟探测器。可燃气体报警装置的报警值通常为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25%。此外,《预制舱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电站消防技术规范》DB32/T 4682-2024提供了补充标准,涉及站址选择与平面布置。站址选择应避免靠近易燃易爆场所、可燃性粉尘、腐蚀性气体场所,并与重要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保持一定距离。电池预制舱应设置在室外,与站内其他建构筑物保持防火间距,与站外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则需符合国家标准。总体而言,电化学储能电站消防设计规范旨在全面保障电站安全,从选址、平面布置、建筑防火、消防设施、火灾探测与报警等多方面进行严厉要求,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有效控制并及时扑灭,减少损失。通过遵循上述规范,可实现储能电站的消防安全管理。欢迎在评论区探讨更多设备端的规范细节,共同促进储能电站安全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