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划重点!全国首个用户侧储能技术导则正式印发
浙江省能源局正式印发《浙江省用户侧电化学储能技术导则》,国内首个关于用户侧储能全过程的技术规范。导则由浙江省能源局提出,杭州储能行业协会、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编制,内容覆盖建设与运维的关键技术要求,包括基本规定、建设条件与容量确定、并网、储能系统、监控系统、保护通信与控制、电能计量、防雷与接地、验收与调试、消防与安全等14个章节和3个附录。该导则适用于采用0.4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额定功率100kW及以上的用户侧储能,旨在规范用户侧储能的全过程。《导则》重点内容包括:适用范围、建设条件与容量确定、并网电压、并网点选择、保护通信与控制、防雷与接地、验收与调试、消防与安全等。其中,用户侧储能容量确定应校核用户内部负荷峰谷比,储能配置容量不宜导致用户内部负荷峰谷比倒置。并网电压推荐采用变压器低压侧接入方式,单个并网点容量与电压等级相匹配,不超过1000kW、6000kW、12000kW、30000kW的限制。用户侧储能并网点宜设置在用户变电站(所)的高、低压母线处,不应设置在用户供电线路和低压馈线线路处,以确保安全与高效。在保护通信与控制方面,通过10(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专线方式并网的用户侧储能,并网线路两侧宜采用电流保护,当保护整定或配合困难时,可采用差动保护。用户侧储能公共连接点应装设逆功率保护装置,保护功能作用于控制用户侧储能放电功率。用户侧储能应配置独立的防孤岛保护,非计划孤岛时应在2s内动作,将用户侧储能与用户电网断开。10(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并网的用户侧储能,应具备采集、上传运行信息和接受、执行控制指令的能力,宜采用光纤专网方式。在防雷与接地方面,用户侧储能应在并网点设置自带保护脱离功能的防雷保护装置,并具备当防雷装置接地短路故障后能立即脱离电网的功能。用户侧储能变压器的高压侧应靠近变压器装设一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该MOA接地线与变压器金属外壳连在一起接地。在验收与调试方面,用户侧储能在并网前应向电网企业提出并网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验收合格后方可并网。并网验收应在各子系统完成各种交接试验、安全评估、安装验收、接入电网测试(如需)等工作并符合设计要求的基础上开展。在消防与安全方面,用户侧储能设备四周应设置围栏或围墙等措施。用户侧储能应采用自动灭火系统,锂离子电池室/舱自动灭火系统的最小保护单元应为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可单独配置灭火介质喷头或探火管。自动灭火系统应满足扑灭模块级电池明火且24小时不复燃。有爆炸风险的用户侧储能应设置泄压装置。项目业主是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运行的责任主体,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接入的用户侧储能安全管理应纳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健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用户侧储能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和使用。用户侧储能运维单位应按业主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的要求,制定运行检修和安全操作规程。用户侧储能应配备专业的运行维护人员,上岗前应经储能工作原理、设备性能、故障处理、安全风险、防范措施、消防安全知识以及应急处置流程等培训。控制室、电池室等重点部位的工作人员应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具备消防设施及器材操作能力。用户侧储能巡视检查应包括日常巡检和定期专项巡检,巡视检查应做好记录。在应急处置方面,项目业主宜主动向本地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消防救援机构报备用户侧储能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准备,与本地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消防救援联动机制。项目业主应在消防控制室或门卫值班室配置消防应急资料箱,放置有助于灭火救援工作的各类图纸报告、重点部位情况、所涉及的储能系统安全技术说明、设备布局图、工艺流程图、应急预案等必要资料,并及时更新内容,以满足灭火救援需要。
二、磷酸铁锂电池真的安全吗?
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使用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正极材料,碳作为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单体额定电压为3.2V,充电截止电压为3.6V~3.65V。充电过程中,磷酸铁锂中的部分锂离子脱出,经电解质传递到负极,嵌入负极碳材料;同时从正极释放出电子,自外电路到达负极,维持化学反应的平衡。放电过程中,锂离子自负极脱出,经电解质到达正极,同时负极释放电子,自外电路到达正极,为外界提供能量。磷酸铁锂电池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自放电率小、无记忆效应的优点。安全性能好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比较稳固, 这决定了它具有着平稳的充放电平台,因此,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的结构不会发生变化,不会燃烧爆炸,并且即使在短路、过充、挤压、针刺等特殊条件下,仍然是非常安全的。